第462章 宁焕祥_红楼襄王
耽美小说 > 红楼襄王 > 第462章 宁焕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62章 宁焕祥

  “好……这件事交给我就行!”

  …………

  在被朱景洪搭救后,朝鲜使团第二天就离开了京城,也在这天北四卫向西北开拔而去。

  皇帝亲自来到了出征仪式,并勉励全军要恪尽职守,在西北战场上将叛贼尽数剿灭。

  以北四卫如此精良强悍的装备,且有如此高的军纪和作战素养,朱咸铭对他们的战斗力非常有信心。

  为了避免让人产生联想,朱景洪并未在仪式上出现,而是去了坤宁宫陪老母亲说话。

  反倒是太子和睿王,这两兄弟针尖对麦芒,全都去参加了出征仪式。

  皇后近来身体不太好,聊了一阵就显得疲乏,然后便去了小佛堂歇息。

  而如往常一般,朱景洪来到了坤宁宫东殿,与朱云笙黛玉湘云闲谈起来。

  朱云笙眼下课业极重,根本没时间搭理这位兄长,这反倒称了朱景洪的意,这厮专程撩起黛玉和湘云。

  湘云心直口快,问了朱景洪许多问题,尤其是关于西北塞外风光,言语之间满是向往之情。

  “可惜我是女儿身,不能跟十三爷同去西北,见识那大漠风光!”

  这是湘云由衷的感叹,显示出她与寻常女子不同的一面。

  相比于湘云,黛玉就要沉默许多,虽然她心里有许多话想说。

  在东殿待了一阵,朱景洪便打算回府去了,与朱云笙告辞后才出坤宁门,便听见后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

  待他转身看去,颇为惊讶发现是黛玉跟来,剧烈运动让他发出了娇喘。

  “林丫头,你怎么跟出来了?”

  没有回答问题,黛玉却反问道:“十三爷,你打算何时去西北?”

  “再过十天吧!”

  “战事凶险,非去不可吗?”此时,黛玉眼眶已湿润起来。

  我记得这丫头自入宫后,整个人都阳光开朗了许多,已极少见她有泪眼婆娑之时,今天这是怎么了?

  “此事既已定好,那自然是一定要去!”朱景洪笑着答道。

  哪知他这话一出,黛玉眼中竟直接滚出热泪,看得朱景洪有些手足无措。

  这要是传出去,说他欺负弱女子,那他名声可就毁了!

  “何时能回来?”

  黛玉的这番问话,再度让朱景洪感到诧异,这时他终于反应过来,这丫头应该是舍不得自己。

  舍不得比较正常,可是这样过于舍不得,就着实有些不正常了!

  莫非这丫头对我也有意思?朱景洪做出了大胆假设。

  “林丫头,你怎么哭出来了,是不是学习上遇着了难处?亦或者是令尊遇着了麻烦?”

  “有难处你只管说,我走之前一定给你解决好!”朱景洪给出了保证,其实是为试探黛玉的心迹。

  “谁要你帮忙了,再说人家也没遇着麻烦!”

  黛玉别过头去,心里是越发的伤心,自己明明是真诚的关心,如今听起来好像是有所求似的。

  走到黛玉身后,闻着她身上淡淡的香味,朱景洪探头在她耳边说道:“啊?难道你是真的舍不得我?”

  “我当然……谁舍不得你了,只是不忍见公主伤心罢了!”黛玉慌乱之间改口,同时往前面让开了几步。

  朱景洪也不点破,他喜欢这种隔层窗户纸的感觉,因为总能体会到怦然心动。

  便见他面带微笑说道:“原来是这样,那你告诉笙儿,就说我会尽早回来,且一定会安全返回,届时给你们每个人都带礼物!”

  “十三弟,你为何站在外边儿?莫非母后不在宫里?”

  朱景洪循着声音望去,却是太子朱景源走了过来,显然出征仪式已完全结束。

  太子既然来了,原本黛玉想说的某些话,此时也只能暂时的憋回去。

  跟太子见礼之后,黛玉很知趣的退开了,进了坤宁门她便发现紫鹃在里面等着。

  “姑娘,心里可舒坦了些?”紫鹃笑问道。

  “你在说些什么,越发的没规矩了!”黛玉佯怒训道。

  跟着黛玉一路往宫里走去,紫鹃在她后面悄声说道:“姑娘的心思我知道,今日见了十三爷那般说话,我连他的心思也明白了!”

  “你可别胡说,我只是为公主担心罢了!”

  自己明明什么都还没说,自己这姑娘就着急否认,紫鹃听了便有些想笑,这便是所谓不打自招啊!

  “若姑娘当真喜欢,何不向公主殿下表明心意,让她跟皇后娘娘或是王妃说都可以!”

  “皇后娘娘和王妃素来喜欢姑娘,若你有意……她们也就……”

  眼看紫鹃越说越直白,黛玉停了下来冷着脸说道:“都说了……我的事我自己会料理,你就别再瞎操心了!”

  事实上,朱云笙每日念叨着“一辈子好姐妹”,已经带给了黛玉极大的道德压力。

  很多时候黛玉都想对公主说,其实大家少年时做好姐妹就够了,这种关系完全没有必要一辈子,亦或者换一众形式也可以。

  当然,这些话黛玉根本说不出口,所以现在她有着好几方面的压力。

  从上帝视角来说,黛玉现在心里所受压力,比原本时间线的还要大,也难怪她要流更多的泪了。

  再说另一头,仪式完毕回到宫里的皇帝,此刻正在召见一位武将。

  忠翊伯宁焕祥,现任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,其本人也有着一番传奇经历。

  二十年前他,他只是一个普通世袭从五品京卫指挥佥事,家族实力和被新安知县欺负的许家差不多。

  问题关键在于他跟对了人,在他入仕第二年任京营参将,便被编在靖王朱咸铭的麾下随军出征北伐。

  两年后他升至正五品京营指挥佥事,又过一年任京营指挥同知,又过两年便任京营指挥使。

  在朱咸铭的提携之下,宁焕祥也确实够争气,几乎是到点儿就能得到提拔,成了武将圈子里的新贵。

  承平十六年,宁焕祥升任耀武营副总兵官,这已是非勋贵能达到武职顶峰。

  承平十七年秋,东华门事变爆发,宁焕祥接受朱咸铭的命令,发动兵变将耀武营控制在手,成为一块压舱石确保了京营的稳定。

  正统元年,宁焕祥受封忠翊伯,升任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,并以此身份兼任耀武营总兵官。

  正统三年,宁焕祥转任安北行都司都指挥使,五年后他因军功升任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。

  可以说,宁焕祥算是东华门功臣中的佼佼者,比跟朱咸铭亲自杀进宫里的那几人差点,若单从功劳上来说他却不弱于这些人。

  五军都督府之中,都督佥事主要兼任京营总兵或行都司都指挥使,都督们则是皇帝本人的军事顾问团,真正负责都督府实务便是都督同知们。

  相较于在外领兵,做上都督同知之后,宁焕祥的存在感就弱了许多,这当然也是他刻意求之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m22.cc。耽美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dm22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